《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非常必要并且可行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应承载中国经济思想成就,吸收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经济管理人才。当下,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非常必要,也具备可行性。接下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中国经济学教材的建设。

1. 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立项为主要标志。“马工程”教材最初规划139种,后增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合计140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已出版97种,其中经济学类12种,分别为《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资本论〉导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区域经济学》《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公共财政概论》《世界经济概论》《发展经济学》。这些教材已经在全国高校中使用。

虽然经济学的中国化教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

从数量上看,已出版的“马工程”教材共97种,但是经济学教材仅有12种,比例仅为12.4%,这与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不符。在教学实践中,国外教材可以适当采用,但是对于拥有卓越的经济成就、雄厚的经济学研究力量的中国而言,没有自己高质量的、系统的经济学教材体系,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也影响了中国经济体系的长远发展。

从质量上看,虽然国产经济学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教材,但整体质量不高,影响了教材的使用和推广。教材编写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件良工辛苦的事情。由于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重论文、重项目,导致科研人员对于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写教材,也少有自己的原创贡献,进而影响了教材质量。

从国内主流的经济学教材来看,当前的经济学教材差异性较大。目前经济学类教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来自于西方经典经济学著作的纯外文或翻译的教材,一类是由国内本领域一些知名学者自编的,列入国家级或省(市)级规划或其他类的国产教材。前者的理论、实践及案例都来自国外,后者从编写体例看也大多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框架和逻辑思路展开。只是不同的国产教材在各知识点中融入作者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在相关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中用到中国的数据和案例,主要的目的仍是试图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框架和逻辑展开的教学实践,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抽象假设之上的理论学习,忽视了认识经济实践的重要性。这导致很多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并不了解中国经济是怎样运行的,脱离了经济实践。(2)建立在早期西方社会现实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诸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现象,但中国的经济实践与西方的经济实践不同,存在很多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实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割裂地用不同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去解释不同的现象,犹如“瞎子摸象”,不利于实践教学,更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3)理论指导实践时的教条化和中国经济实践中的特殊性,使得建立在不同经济假设下的理论指导趋于无效。

2. 如何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的要求。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建设教材体系,就是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经济理论,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经验。教材建设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国国情有利于建构经济学理论的“本国性”或“地方性”实践,它与“共通性”实践相互补充,“和而不同”。中国国情是构建有解释力的中国应用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基本立足点,在任何时候都须准确把握这一原则。

第二,系统梳理总结中国道路,服务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的结晶,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螺旋形上升不断探索的过程,反映了认识论的“实践理性”,经过了实践检验。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需要对中国道路深入研究并加以系统梳理与总结,更好地服务中国未来发展的实践。

第三,总结归纳中国的成功实践经验,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在全球的制度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活力,是中国保持快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总结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成功实践经验对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的形成尤为重要,也是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的体现。

第四,从中国新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人类的生产范式、生活范式和消费范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原有的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新的现象,也难以解决新的问题。2019年春季学期,哈佛大学的曼昆教授不再继续教授《经济学原理》。柴提教授来了,他讲授的《用大数据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很受学生欢迎。同年,蚂蚁金服、京东数字科技等6家金融科技公司进入全球金融科技50强,中国数字经济的实践走在世界前列,具备理论创新的条件。

第五,写好中国案例,增强经济学教材的生动性。在经济学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一套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更需在理论框架中,融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案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历和经验,如计划经济制度、汇率制度改革、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改革等,这些案例和经验无法完全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在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框架中,应在理论框架中融入多方面经济改革案例,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发展前景,为国家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经济管理人才。

关于教材建设的途径,我以金融学教材为例进行说明。金融学教材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金融学教材主要遵循苏联范式,代表性教材是《社会主义货币信用学》。金融学科理论体系以计划经济为基础,以苏联模式的货币信用学为核心,以计划金融实务为主要业务课程。自1978年开始,中国金融实践逐渐摆脱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学教材体系获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背景下,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理论体系呈现出“二分法”:传统的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与西方经济金融理论并存,前者为正统,后者重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增加西方理论比重,直到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了东西结合的、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的金融学科体系。

2003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以宏微观相融合的金融学为基础,微观金融理论与业务课程迅速发展,风险管理、计量分析和金融市场理论成为热点,与以宏观金融为主的“主流金融学科”并行发展。在短短的40年里,随着经济体系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金融学者迅速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学科体系,科研和教学力量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金融学科体量很大,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和绝大多数专科性大学都设有金融类专业,中国金融学教材体系建设影响深远而广泛。下一步,如何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等新的理论融合进金融学的教材体系,是亟待学者们研究探索的课题。

3. 关于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的建议。

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应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在借鉴国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补充和完善教材体系的理论、实践经验和特色案例。明确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从不同的二级学科出发,结合自身特点与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穿于教材研究和教材编写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材体系。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要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信心,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形成完整的、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具体有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融入前沿问题和前沿理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层出不穷,如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这些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互相冲突或互相补充,如何看待、处理和应用前沿理论,解决前沿问题,并未包含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在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中,应具有前瞻性,将前沿问题和前沿理论以开放性视角纳入教材体系中,构建完善的、超前的中国经济学理论框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探索,培养立足时代前沿、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经济学人才。

第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教育课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和说服力的有效途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根植于经济发展制度,受经济发展制度的影响,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经济学理论、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也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拥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以及历史视野,在实际行动中施展远大抱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网址: http://zgjjsy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4169.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论文_永湖泵站机组及厂房异常振动分析和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